2009年5月30日 星期六

TVB周刊訪問-嚴防子女打機上癮

新一代父母培育子女新問題:「打機」習慣

點選下圖可放大圖片



「打機」指的是用電腦玩Game,尤其是Online Game,另外手提電玩,包括PSP、NDS…等亦是其中一種。習慣是子女放學回家便對著電腦或手提電玩,甚至在街上等車、坐車亦拿著電玩,概括地說是子女一有空閒,便會「打機」。

近幾年,面對這個新時代的問題,很多父母為著這個問題而尋求協助,希望可以有解決的方法。誠然,「打機」成為習慣後,要解決的確並非易事,就著子女的成長作為藍圖和大家分享,亦作為給父母一個參考。

在處理「打機」問題上,子女的不同成長階段有著重要的關鍵,就著不同的階段,父母一方面可以留意避免子女形成「打機」習慣;另一方面配合子女成長階段解決或改善子女「打機」習慣。

子女大約2、3歲開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身體,可以自行做很多事情,更主動去認識不同事物,可以說是坐唔定,令父母非常疲倦,在職父母更為辛苦。有些父母會讓子女「打機」,消磨子女的時間與精力,同時父母亦可舒一口氣休息一下。這是無不可的,而最重要是要設定時限,例如1小時,或晚上7:00至8:00定為「打機」時間,為子女建立適可宜止的觀念。另外,選購一些手作的玩具,如積木、泥膠…等等,亦有助子女消磨時間與精力,同時亦有教育意義。

切記,子女從嬰兒由父母全權照顧(子女的全能感),到試著用自己的能力,父母應多給予子女關注與鼓勵,肯定子女的能力;否則,子女容易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變得被動,造成日後的躲在「虛擬世界」中。

隨著子女步入小學後,子女逐漸主動留意和自己年齡相若的同學,學習與同學相處溝通,而「打機」在今時今日的確成為小朋友溝通的一個話題,父母若不准子女「打機」,無疑是影響子女學習社交技巧。但並非表示縱容子女「打機」,如何做到平衡,父母便要配合子女在這時期的成長特質「自主控制」。

子女日漸長大,對父母的依賴逐步減少,而對自主的控制則逐步增加,要控制子女「打機」,最有效的方法是與子女「開會」,共同制定「打機」合約,如:時限、守則、違約後果,讓子女共同參與,加強子女對自身行為的責任感。

畢竟子女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子女出現違約行為,如:超時「打機」,那麼父母便要抱堅定的態度提醒子女,並給予警告,緊記不要使用偏激處理方式,如打罵、强行關機等,而採用讓子女共同承擔責任的方式,如,重申早前訂定的安排,並把「打機」合約貼在當眼處。記著在這階段,讓子女學習自我控制,對日後子女的成長起關鍵的作用。

傳統的打與罵已不合時宜,配合子女的成長發展作策略性的教導,更能啟發子女的潛能,讓子女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段我向一位農夫朋友談及稻田蟲患的問題,農夫朋友說:「蟲患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當你發現蟲患時,表示你已有一段時間未有細心照顧你的稻田。那麼之後,若你仍期望稻田生得好,你必須抱著花多一倍的時間,多一倍的細心,好好照顧它,那它必能重新拙壯成長!」

成長與溝通 - 家長工作坊分享



於5月16日(六)與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舉辦「成長與溝通.在乎您安排」的講座,給予唐氏綜合症子女的家長了解及認識溝通對子女的重要性,及如何協助子女溝通。
朋友對子女有著重要的成長關係。從認識朋友,子女能夠學習社交技巧,待人接物的技巧及發展和諧人際關係;同時學習付出和接受,接納對方的弱點和體諒別人的困難。而且,子女與朋友相處,當遇到衝突時,學習管理怒氣、控制情緒和解決問題等技巧。在相處中,子女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質,建立與團體的歸屬感,並在朋友的身上,獲得感情上的支持、滿足和安全感,從而有助建立自尊感。反之若沒有朋友支持,便容易形成疏離、不被接納和支持的感覺,影響自尊感的建立。當然,與朋友歡渡餘暇亦是一件樂事。


對於子女的家長,協助子女建立朋友網是培兒的一個重要環節。家長可以多鼓勵子女參與不同的群體活動,培養子女多方面的興趣,在親子的溝通上,培養子女的社交技巧,鼓勵子女聆聽和表達,其次協助留意子女自己的儀容。當然身教是最佳的示範,讓子女學習理想的社交態度,尊重別人,與人相處的誠懇真摯態度。


在講座中,與唐氏的家長分享,心中不尤得很佩服他們的堅毅與耐性。子女因先天的問題,他們的成長需要家長更多的努力,在子女的生活上,家長需要無限的耐性,教導子女學習。然而讓子女能應付基本的生活,他們已付出了很多,比一般正常子女的家長,多出不止千倍。


在唐氏的家長努力下,子女慢慢的長大,家長亦開始另一個目標,便是建立子女的朋友網絡,一方面,他們知道他們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協助子女溝通,另一方面,他們亦非常緊張子女會否學壞。這種矛盾的心情,從他們在講座上亦反映出來。然而,他們並未有因為這樣而放棄,他們希望子女可以有社交圈子,學習獨立生活,這份堅持、與愛子的心表露無遺。


在講座上,有部分帶同子女一同出席的家長,其中一位子女(我暫叫他做小花)送了一份小禮物給我,這份小禮物,看上去只是一幅圖畫,但它表現了小花的千言與萬語,亦反映著她今天的心情。


在與小花對話,成為了一個有趣的教學示範。過程中,家長們不斷猜測小花所說的話,作為導師的我,亦感受到家長們緊張子女的壓力,而作為子女,我相信小花更感受到這份壓力了。所以我指示家長靜下來,給予時間小花,而過了一段時間,她可以回答我的說話,而且,我們的對答便成為給予家長示範如何鼓勵子女表達自己。


培養子女與人溝通,讓子女學習表達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當中給予時間子女思考,讓他們整理自己的思路,然後表達出來。作為家長,需要壓抑著緊張子女的心情,同時要給予耐性,成為了今次講座的重要課題。
講座完後,不其然想起正常子女的家長時常抱怨子女不夠叻、不夠乖、不夠聽話,是否在抱怨前,反問自己「我對子女付出什麼?」

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佢地反映什麼mbti性格傾向呢?




以概括的形容來表示文件的位置,這是一個典型N仔(直覺)描述事情的方式。
N仔嚮往宏觀的資料,所以對描述事情,都是以概括式的方式表達,「差唔多」、「好似」、「大約」的字眼常掛在他們的咀邊,讓人聽起來,也覺有點抽象的情況。


以具體詳細的步驟來表示文件的位置,這是一個典型S仔(實感)描述事情的方式。
S仔嚮往細節的資料,所以在描述事情上,能夠有步驟地講出事情的細節,讓人很容易聽得明白。當然有時會過於細節,讓人失去耐性繼續聽下去。

想知更多,不同人不同性格,請參考「MBTI性格類型工作坊」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