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 「藉著讓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內在的資源與能力,讓生命從心出發,啟動潛能,再次發現眼前的晴空。」 成立目的 今日社會,生活節奏急速,每人每日面對生活、家庭、工作等,若未能好好的處理或調節,便容易因工作壓力、家庭及生活的小風波,而感到無助、無力,產生情緒、生活中的不適,甚至影響成為生理疾病。 一方面,我們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協助有需要人士,共同走過生活中的難關,並更有力量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令生活更開心、自在、成功。 另一方面,透過社會教育培訓,包括壓力處理、情緒管理、溝通、親子教育等...,從中學習個人素養、溝通方法、個人/家庭成長等...知識,令生活過得更好、更快活。
2009年11月28日 星期六
3歲定80 -情侶關係模式早於孩童已決定(上)
在 一天的下午閒著沒什麼要緊的事做,便離開公司,到附近的一間餐廳休閒一下,進去後,選擇了餐廳的一角坐下,點了一杯Espresso。在這時,有 三位年輕的少女進來了餐廳,並在我的鄰座坐下。沒多久,一杯香味濃郁的Espresso便放到面前,正當享受著這杯Espresso的香味時,聽到她們正 談論著與愛侶相處的事情,其中一番對話吸引著我。
A小姐:「我同我男朋友拍拖拍左成大半年,開頭都好開心,但唔知點解,我同佢好似有一面牆在我們中間,佢可以同我去玩、睇戲、SHOPPING,然而當我想了解佢工作時,佢就好似無咩野想講,好似我地只係玩伴關係咁。D男人係咪個個都係咁…」
B小姐:「唔係喎,我男朋友咩都同我講,而且好似大細路咁,成日要我呵下,成日都要我陪佢呀。無哂私人時間就真。」
A小姐:「係咩…唉…」
C小姐:「你地咪喺度哂命啦,有男朋友仲要多多要求,我呀,到而家都無…」
B小姐:「車!你有人追,不過你唔吼啫!」
C小姐:「唔係呀,只係佢地比唔到安全感我啫…」
A小姐:「咁你要D咩安全感呀?」
C小姐:「唔知呀,開頭同佢地一齊,好似好開心咁,但無耐,唔知點解好似唔係好想同佢地出街,咁咪算囉。」
A小姐:「…你係咪有病呀?」
B小姐:「咩你咁講野呀,可能緣份未到啫。」
A小姐:「我總係覺得拍拖好似好唔安全咁,又要煩多一個人…」
…...
她們繼續著她們的話題,而我不禁想起情侶關係的建立與我們孩童時與養育者(如:父母、工人)相處的關係。
有 些人對他的伴侶很依賴,無時無刻也要知道伴侶在做什麼、在哪裏,彷彿對他的伴侶好像很不信任;有些人對伴侶很分離,可以一個月不和伴侶見面也覺很 平常;有些人相處很久,也不太知道伴侶的內心世界,只是每次見面,也只是吃喝玩樂;而有些人相處很短時間,就要如數家珍般知道對方的所有事情?
當 我們在嬰兒時期,完全依靠養育者的照料時,若養育者能充分滿足對我們的照顧,在我們內心裏便會建立起一個「安全基地」,讓我們可以放心主動認識這 個世界,也成為日後,我們與人相處的一種信任模組。然而,若養育者未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在我們內心裏便會建立起一個「不安全基地」,令我們不敢主動認識這 個世界,也成為日後,我們與人相處的一種不信任模組。
回顧自己的童年是怎樣的?
你會傾向避開/沒有與人有情感的交流?
還是你很擔心失去對方的信任/照顧?
當 我們在嬰兒時期,若養育者對我們的需求忽略, 我們就算哭叫,也未能吸引養育者時,我們會憎恨他,然而時間久了,我們感到被拒絕與絕望,跟著會放棄這種需要,甚至憎恨自己有這種需求,慢慢地,我們開始 避開與他人有情感的需求,因為我們在內心的「不安全基地」告訴我們,這種需要會讓我們受傷害。
而另一種情況是,養育者的不穩定地滿足我們 的需要,不知道何 時養育者會來照顧我們,亦不知道何時養育者不理會我們,每次的哭叫,我們也不知道結果為何,於是對養育者愛的需求與憤怒,產生了矛盾的情結而形成焦慮,漸 漸,我們一方面又愛對方,一方面又討厭對方,形成了,一邊廂我們很依賴對方,不想讓對方走開,而那邊廂我們對伴侶有很多要求,他必須滿足我們,而在我們內 心的「不安全基地」告訴我們,這種需要不知何時失去也不知何時來。
這種「不安全基地」的訊息埋藏在我們的潛意識深處,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甚至是情侶關係。
那麼,你呢?你與你的情侶相處又是怎樣?
心.啟.晴成長坊
當愛的份量到達頂點時,便是一份激情的愛。
最近聽了一首感動人的歌曲,歌曲名字是慕容雪由薛凱琪主唱
歌 曲講述一位女子非常愛她的男朋友,愛的程度是傍人也難以用言語來形 容,她把整個人也徹徹底底的溶入這段愛情內,只有他們的世界,她因為他開心而開心,因為他悲傷而悲傷。一天,他要離開她了,他的離開不單是他離開這麼一個 她、離開一段感情,而是一併把她都帶走了,帶走了她的一齊,她不只沒有了他,而且更加沒有了自己,失去了自己,沒有了喜樂的源由,像失去靈魂般。
當 愛的份量到達頂點時,便是一份激情的愛。是一份難以形容的感覺,您會無時無刻地思念她,很想很想見他/她,見到了卻又只滿足於牽牽手、看著對方,甚至什麼 事都不做,不知何解,在他/她面前總是變得反應遲鈍,手足無措,不善言詞,平時機靈聰穎,能言善辯的自己不知遺落在那兒。他/她會為他/她做一些自己能力 做到的事,做一些使對方快樂的事,或是買他/她禮物,弄點美食等等,盡管這些可能是與平日的自己大大不同。這實在幸福,如對方也有著同樣的愛,那真是天底 下最幸福的一對。 但當激情過後,若一方將這份激情演變成擁有對方,那便是造成一段感情的悲劇開始。
把愛一個人演變成擁有對方,要求對方也同樣地愛自己;控制對方的思想;控制對方的行為;要求對方照顧自己的人生快樂。 這樣的愛令他/她感到窒息,壓力越來越大,無力感越來越重,愛得極具負擔,亦極具無奈感。
試 問怎樣才可保證對方同樣地愛自己,您可能把他/她排您人生的第一位,但人生不只是得愛情,還有其他的滿足,如事業、朋友、家庭、學術、靈性…… 。如果他/她與您的排列不同,那麼您又能接受嗎? 您只會不斷抱怨之外,因為得不到相同的價值而繼續不斷抱怨,但是完全無能為力。
再 者,因為擁有對方,所以要佔據他/她,隨之而來的便是要求對方聽從自己的說話,控制對方的思想;控制對方的行為,試問您自己亦是從心底裏甘心被操縱嗎? 當對方同樣要求您的時候,但相方是平等的,那麼應該誰聽誰呢? 您亦有您自己的個性,您亦有自己追求的,相方又怎會是完完全全的一樣呢!
最 後要求對方照顧自己的人生快樂,快樂不是別人給予的,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內心的感覺推動自己過快樂的生活,您又可以問問自己,如他/她同樣要求您,要求您 照顧他/她成功快樂,只有少些微事使他/她們不開心,如:生活不夠富裕、與您的家人關係不良好、您沒閒暇陪伴……等,便跑來向您投訴,要求您解決,您能受 得了嗎?
愛不是擁有更不是把自己託負他/她人,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沒有限制的愛。
如能把這份愛成為自己的內在動力,去推動自己的事業、學業、專業、靈性等,使之做得更好,更成功,使到自己更有資格去接受這份愛。
歌曲:慕容雪
臨行辭別你 欣賞未夠
分一碟相思豆 冬至送輕舟
紅霞溶掉你 身邊白雪
姑蘇盛產的絲繡 蓋著我消瘦
回頭望得清楚 快樂過很多
但缺乏你 我又擁有甚麼
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蘇州裡的不是我
以美景掩飾我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 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
誰人能像你感動我
你泛起山川碧波裡的不是我
浮盪你背後河流上泡影 一個又一個
無奈美麗捉緊到手上
如雲石堅穩都會弄破
前塵弄熄煙火 記下了幾多
但記下你 對幸福有用麼
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蘇州裡的不是我
以美景掩飾我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 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
誰人能像你感動我
你泛起山川碧波裡的不是我
浮盪你背後河流上泡影 一個又一個
無奈美麗捉緊到手上
如雲石堅穩都會弄破
和文物好好抱擁 仍難敵心底細雪洶湧
誰人明白我多凍 這種風景我看不懂
只發現雙腳不會動
我不是我 你轉身一走蘇州裡的不是我
以美景掩飾我如舊美好地過
不過不過 都不過抱著你的煙波
船兒河上每天運貨
你帶走春耕秋收每一天渡過
存在我腦內河流上雪景 真正屬於我
其實美麗畢竟太抽象
被文學書本一語道破
那海市蜃樓只是我
心.啟.晴成長坊
物以類聚?取長補短?
然 而性格類型始 創大師 – 榮格博士曾對外向(Extravert – 簡稱E)及內向(Introvert – 簡稱I)有這樣的評論:「儘管這二個傾向的人互相貶低對方而引發衝突,但並不妨礙大多數男士追求對立的女士。」另外,瑞士婚姻諮詢師普拉騰 (Plattner)寫道:「在大多數婚姻中,都是EI結合。」同時,兩位榮格心理分析家格雷(Gray)和威爾懷特(Wheelwright)在 1944年提出「互補性婚姻」理論,看來欣賞對方擁有自己沒有的優點,對與自己不同性格傾向的人產生好感或愛慕之情,卻大有人在,這是否叫做「取長補短, 互補不足」?
針對這點,過去曾做過一個測試,對375對夫妻進行了MBTI測評。就性格類型傾向的結果顯示,以夫妻為例,相同傾向遠遠超過差異。
夫妻的性格類型傾向分佈如下:
所有傾向相同 9%
3個傾向相同 35%
2個傾向相同 33%
1個傾向相同 19%
沒有相同傾向 4%
從結果發現大多數夫妻有2個至3個特質傾向相同!這是否意味著「太過夾」的情侶可能因為太了解對方,所以很快便沒有新鮮感?還是「太唔夾」的情侶在開始時會欣賞對方的優點,而後來卻容忍不到彼此的差異而分開,俗語即是「因誤會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
除了這個有趣的結論外,當中還有很多有趣的發現,在往後慢慢告訴你,這些驚人的發現,將會揭示男女之間的吸引力潛規則!
你與你的情侶會是「物以類聚」?還是「取長補短」?
性格類型作為參考的指標,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夾」與「唔夾」?
在過去的兩性輔導中,以性格類型作為參考的指標,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夾」與「唔夾」,從而可以幫助他們了解對方,發揮互相的長處,補足他們之間的不足。
什麼是性格類型?
在20世紀初,一位出名的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 G Jung),他從臨床的經驗與觀察,發現人自出生起便擁有一些特質,而這些特質會一直保持,於是於1921年出版了性格類型(Type)理論。
這 理論引起廣泛的研究與關注,於1942年兩位女士嘉芙蓮.谷嘉.碧瑞斯(Katharine C Briggs)與伊莎貝.碧瑞斯.麥爾(Isabel Briggs Myers)把性格類型理論精研改良,一方面進行了50多年的統計及分析,另一方面進一步研究及擴展,把這理論生活化、具體化,最後成為一套指標測試 (Myers Briggs Type Indicator)。全球每年約有二百五十萬人使用這套測驗,其中超過八十萬人為管理階層,MBTI已成為近年心理輔導界及商界廣泛使用的性格測驗。
看情侶關係
很多情侶在結合的時候都以「我地好夾」或「佢有一d我無的優點」,然而到分開的時候都以「我地好唔夾」或「佢幫唔到我」,究竟在相處之間出了什麼亂子而起了這麼大的變化?
其 實一雙情侶在日常相處上少不免會有衝突,小則口角 – 你罵我時我怨你;大則分離 – 我地係兩個世界的人。從性格類型的角度上去分析,其實很大部分都是情侶間的不同性格類型而引起的,當明白了其中的根源,這些問題與衝突便會得到減緩或消 除。當然,最重要是「你們仍想一起嗎?」
我不會鼓勵人不與自己對立的性格類型的人拍拖或結婚,而是當情侶期望建立長遠關係前,首先是明 白對方與自己的不同,並且有權利地保持其中的差別,並 認識彼此性格類型的優點與盲點,做到「取長補短,互相忍讓」或「床頭打交,床尾和」。當然,最重要是「你們願意為另一半付出嗎?」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獲 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 邀請到 元朗麗晶幼稚園 舉行「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讓家長們認識何為焦慮、分辦“好的焦慮”和“不好的焦慮”。當天亦與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健康的家長心態,配合基本舒緩技巧,建...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 TVB 兒童節目「THINK BIG 天地」擔任專家顧問,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今集透過「圖樣猜猜畫」遊戲,訓練小朋友感覺專注力。 大家可 點擊連結重温節目 內容!! 遊戲名稱:「圖樣猜猜畫」-- 訓練感覺專注力。...
-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