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3歲定80 – 情侶關係模式早於孩童已決定(下)

回顧上集,寫下你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三樣,你完成了沒有?若還未完成,你可以先重溫「3歲定80 – 情侶關係模式早於孩童已決定(中)」。
在完成這個遊戲時,你會發現在生命中,你最珍惜的東西,可能是工作、事業、成就、金錢、汔車和寵物…,或是與他人的關係,如:愛人、朋友、家人…。然而讓人滿意的關係,總為我們帶來最珍惜的體驗和快樂的感受,對嗎?在你的最重要三樣中,有多少是涉及其他人?
在親密關係中,因著這依戀(Attachment)的關係,而成為男女雙方的距離。


我記得有一位朋友,她雖然有一位要好的同居男友,然而她往往會為自己製造一些機會,讓自己可以單獨一個,不找任何朋友、家人,就是獨自一 個,與所有人保持著一個距離,這樣令她覺得非常舒服。問她是否不愛這個男友,她說不是,但就是不知何故,很想保持一些距離。然而她同時亦發現,她與她的朋 友及同事也很難很親近。她覺得這個距離,會讓她覺得安全、自在。
逃避依戀型(Avoidant-Attached)的人,他們的潛意識中,害怕投 入親密關係,因為那份近距離,讓他們喘不過氣來。因為他們內心最而最痛苦的是懷疑別人。他們一般都相信愛情是不會長久,他們或會期望如電影、愛情小說裡描 寫的那種不顧一切的愛,然而他們明白這根本不存在。所以他們常會認為自己的戀愛經驗是沒有真正戀愛過。


而剛剛相反的是,焦慮依戀(Preoccupied-Attached)型的人,他們會不斷地談戀愛拍拖,拼命地追求他們夢想中「白馬王子」的長久快樂。
我 有一位朋友,她已第五次失戀了,她常問埋怨為何自己做了那麼多事,為了男友去改變,對方還是不滿意。每當她知道她的男友與女同事吃飯,她便會胡思亂想,覺 得對方是要搶自己的男友,她只想獨佔他。她只希望他也為自己作出一點兒犧牲,同時她又很害怕男友離開她,於是她會經常為了滿足對方讓對方快樂。


焦慮依戀(Preoccupied-Attached)型的人相信「真」愛是罕有的,而同時他們很容易戀愛,也經常會開始談戀愛。但他們會 過度涉入關係中,表現出強烈的想親近對方,或是強迫佔有對方的情。但同時又擔心對方不肯付出真正的愛情,他們付出後便希望對方也同樣付出,而常有極端情緒 反應,所以在關係中情緒起伏高,也有較高的忌妒情感,也容易害怕、焦慮、寂寞及憤怒。
至於安全依戀(Secure-Attached)型的人對愛 情很滿意,他們也傾向尋找一個和他們同樣安全依戀型的人為伴侶。他們認為戀愛內包含許多愛、義務、信任。他們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喜歡在適當的時候與朋友 分享自己的秘密,會寬容接受家人和伴侶的缺點,同時不保留地支援他們。


現在你明白你的過去戀愛及現在戀愛,除了是對方外,你已參與其中,希望這篇文章能助你解開「為何我遇不到白馬王子/白雪公主?」

心.啟.晴成長坊

3歲定80 -情侶關係模式早於孩童已決定(中)

自上集提到「不安全基地」這個詞語後,有很多人想多知道有關的知識。其實這是我們自嬰孩與照顧者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叫「Attachment(依戀)」,亦是人生第一個關係的模型,所以影響著我們成長後,與其他人的關係,尤其是情侶/伴侶關係。


未知你有否發現,當一對情人初相識,到後來發展到某個階段便會停滯之感,以下是一些例子,有些人會這樣形容:


  • 「當初他/她工作不太忙,但突然他/她工作變得很忙,再沒有時間陪我。」
  • 「我不需要他/她花太多時間陪我,只要他/她給我關心便可以。」
  • 「他/她當初很獨立,然而不知何故,他/她變成貼身膏藥,經常管著我。」
  • 「明明花了很多時間陪他/她,但他/她仍不滿足!」
  • 「他/她對我百般千就,有時令我很害怕…」
  • 「他/她明明說愛我,但他/她可以幾天不找我!」
  • 「我好想他/她找我,但到他/她找我時,我又覺得他/她管著我!」



未知以上的分享,你可有同感?你是「我」、「他」還是「她」?

其實在孩提時與照顧者的依戀(Attachment)關係中,照顧者對我們的養育方式,構成了我們對日後關係的安全感。在過去的研究中,分別有3種不同的依戀類型,「安全依戀」、「焦慮依戀」與「逃避依戀」,簡單地說,不同依戀類型分別有以下的特點:

1. 安全依戀(Secure-Attached):對自己的睇法及對其他人的睇法都比較正面,覺得自己有價值,同時其他人也會接納你,對你會有好的回應。往往在關係中,既有親密,與有獨立兩方面。
2. 焦慮依戀(Preoccupied-Attached):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對自己的看法比較負面,但認為其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有價值,因此會不斷地尋求其他人對自己的接納,從而肯定自我。
3. 逃避依戀(Avoidant-Attached):對自己的價值或看法有正面亦有負面,而最重要是認為其他人不能信賴與拒絕,一方面渴望親密,而同時又 難以信任他人。故此藉著逃避與他人接近來保護自己,一些是不想被他人拒絕,而另一些卻是免令自己失望和受傷。

從以上的簡單形容,你覺得你或你的伴侶是哪種類型?
和大家玩一個遊戲,請你寫下在生活中,對你最重要的三樣,這三樣可以是任何東西,例如:人物、動物、物件、事情…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你寫好後,下集會你為揭開依戀(Attachment)對你的影響。

心.啟.晴成長坊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提升孩子記憶能力

隨 著子女的成長,由牙牙學語,到幼稚園學習,父母由擔心孩子的飽餓,到為子女的學習而憂心。在子女入學後,大部分父母發現子女對學到的認識經常忘記,覺得子 女無記性,所謂「讀唔入腦」,而坊間有很多的資源訓練子女提升記憶,然而父母不知道該怎樣選擇。現在不妨認識一下大腦對記憶的操作,從而學習一些以遊戲為 本的記憶訓練,讓子女在輕鬆的環境下提升記憶力,同時亦令子女的考試測驗成績有進步!

大腦記憶過程

很多人對記憶均集中在如何存放入大腦內,而對於把記憶提取則比較少留意。若我們有效地考慮腦部的記憶過程,我們會把它分為三個步驟:

步驟一
步驟二
步驟三
編碼
保持 與 再認
回憶
把外來的訊息,加以整理,例如把訊息類,或把訊息的特征加以確認出來。
把已編碼的訊息儲存起來,並保持一段時間。
把已儲存的訊息提取出來運用。

步驟一:編碼
所謂編碼,就是把外來的訊息有系統的組織、分類及加工,以方便記憶,舉個例子,記著以下這組數字:
19421977186518321876
你會發現要記得這組數字,其實不簡單,若把它重要組織及分類,形成以下的數字又如何:
1942 1977 1865 1832 1876
是不是比較好記呢?所以在教導子女記憶時,首要是先教導子女如何把資料分類,曾經有一位家長向我請教,她想小朋友每天記得10個英文生字,但不知為何,就 是花很長的時間子女也記不到。後來我便教了這位家長一個方法。一個月後,我再見到她,她很高興地告訴我,現在她的子女每天已可記得15個英文生字了!

其實方法很簡單,我只是教了這個家長如何分類,看看以下的例子:

  • 英文生字分類
    • 名稱
      • 動物
        • 天空中
        • 在地上
        • 在海裡
        • ...
      • 植物
      • 汽車
    • 動作
      • 用手動
      • 用腳動
    • ...

跟著,每次讓子女記一個類別,如:在天空中的動物名稱。這樣子女便可以有效地把生字記下,而且也學懂如何把生字分類。

步驟二:保持與再認
各位家長在了解儲存訊息前,先要明白「忘記」其實是大腦的一個功能,把不常用的東西忘記,從而優化大腦的運作,在過去有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關遺忘的研究,名為「Ebbinghaus」遺忘曲線:

這曲線解釋人「忘記」的規律。
「忘記」的過程是先快後慢,即是說剛記得的東西,很快便會忘記一部分,而過了相當的時候,我們會保持了部分的記憶。
這表示,對於剛學會的知識,若不溫習,只需很短的時間(如:一天),我們便忘記了一大半!

所以,有時父母很著意子女學習很多新事物,而忽略了重溫的重要性,以致有些父母經常說:「明明佢尋日仲記得,但今天卻忘記了!」

請 諒解「忘記」並不是他們的問題,這只是一個人的正常運作罷了。試想一下,若你的大腦沒有「忘記」功能,你記得每天你行了幾多步路,你看過幾多個人臉,你記 得你十年前吃了什麼午餐,二十年前你坐了什麼巴士,由那裏上車到那裏下車,車上有多少人…而這些訊息對我們又不是很有意義,那豈非浪費了我們的腦力?!

步驟三:回憶
回憶便是讓子女提取已記著的記憶,一方面有重溫之效,加長子女保持記憶的時間,另外,訓練子女提取記憶的效率,有助優化大腦存取資料的功能。所以只學記事物,而不重視提取記憶的效率,就算可以記著如很多的知識,但到要用時,卻花上很多的時間去找出來,那多麼可惜!
所以不時的回憶,是有效提升記憶的不二之門啊!

看到這裏,似乎訓練記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若從輕鬆的氣氛下,卻是一件有趣而簡單的樂事呢!

利用遊戲訓練記憶
明智的家長絕不能「命令」孩子記住這、記住那。利用遊戲可以讓孩子無意間記住很多東西,如:卡通主角、電玩角色與玩法!

長篇故事分集講
專家建議最好為子女說有連續性的童話故事
每天講到哪兒,都讓子女記住,
第二天開始講時,父母可以問問子女:「昨天講到哪了?今天要從哪裡開始呀?是第幾頁?什麼內容呢?」 長期的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子女的記憶力。
睇電視學記憶
讓子女看教育意義的電視節目,如:「放學ICU」、「通識小學堂」… 收看後,不妨叫子女複述給父母聽。
記憶考考你1
把不同內容的圖片(最少10-15張),放在桌上,叫子女看一會,然後蓋上。
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圖片內容儘可能地複述一遍。 你可以改為把今天賣的餸菜給子女看,然後考考他記得多少!
記憶考考你2
把東西(不少於5樣)按先後次序排列在桌上,給孩子三十秒的時間記住,然後遮起來,要求孩子憑記憶依次說出這幾樣東西的名稱。

極重要的元素 - 環境
不論用什麼方法,最重要的是「環境」,試問若在一個危險的環境學習,子女又如何專心於學習記憶上呢?所以父母最重要的責任是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讓子女學習事半功倍!

消除威脅(壓力)
受到壓力時,引發海馬迴功能退化和認知能力消退。
在壓力下,子女會改變注視的焦點,以緩和內在的壓力,因此便不易把心思放在學習及記憶上。
充滿歡樂的氣氛,讓子女學習經驗更加愉快而備受鼓勵。 加入一段轉換心情的時間、明確的時間表及規條、避免不必要的指責。

巧用時機
不同時間學的東西,記的效果不一樣。 研究表明,人在入睡前學的東西記得好。
當睡眠進入眼球急速跳動階段時,海馬迴會重現出白天經歷的事件,輸入長期記憶裡等待日後提取。 因此不妨在孩子臨睡前講故事、謎語、歌謠給他聽。

充分的營養
提供充分的水份,對壓力有反應的荷爾蒙會明顯地降低或消失。 綠色葉菜、鮭魚、堅果、瘦肉、新鮮水果、維他命、礦物質的補充均對大腦有益,可以提高學習、記憶和智力。

得到回饋
回饋能減低不確定性,增進了處理困難的能力。 回饋必須是立即而具體的,讓子女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行動或修正。

明確近期記憶目標
父母必須使子女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是有一定的目標,這是成功地改進記憶效能的一個前提和基礎。
把長遠目標劃分成數個不同的近期目標,一個一個地實現,一個一個地跨躍。
每當達到了一個近期目標,就能增強信心,改進記憶效能,提高記憶速度。 對長遠目標的靠近,更強而有力地刺激記憶效能,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記憶能力。

充足的睡眠
在睡眠時,腦會快速製造人體以及腦神經建構所需的蛋白質。 睡眠不足影響思考判斷能力與情緒。

適當的運動
運動的過程中,子女運用大腦做計算、規劃、描繪圖像以及解決問題。 當運動時,小腦努力運作,用力把氧氣和神經營養素輸送到腦中,幫助腦神經生長,間接加強我們記憶與學習效果。

最後順帶一提,在過去的研究發現,正向的環境能夠對發展中的大腦產生生理上的改變!我們無法讓智商70的人變成智商150,然而我們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改變在±20左右,關鍵由環境而定(Kotulak,1996),所以子女的能力增加與否,父母有足夠的影響力啊!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