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NLP職場轉型成功篇」- 第9屆教育及青年就業招聘日

Part 1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
Part 1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李偉堂

Part 2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
Part 2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李偉堂



Part 3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

Part 3 of 3「NLP職場轉型成功篇」李偉堂

2011年8月31日 星期三

兒童輔導課程教學後感想

 
早前,到合作機構任教有關兒童心理發展的環節,其中包括兒童的心理發展及基本兒童輔導技巧,完成課程後,頗為感觸。
當中,「聽」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很多人都會話:「我有聽小朋友講說話,我會留心聽小朋友講說話。」然而真的在「聽」嗎?一位母親與她的兒子對話:

母親:「今日上堂乖嗎?」
兒子:「乖。」
兒子:「不過今日隔離位的小明走過來打了我一下呀!」
母親:「咁係咪上緊堂,老師在不在?」
兒子:「...放緊小息,咁我同小慧玩緊,小明走過來打我一下呀!」
母親:「佢係咪想你同埋佢玩呀?」
兒子:「...我唔同佢玩,佢玩輸左會鬧人呀!」
母親:「咁以後唔好同佢玩。」
兒子:「...我都無同佢玩,係佢自己走過來打人呀。」
母親:「佢咁曳,下次佢打你,你話比老師聽。」
兒子:「...」
母親:「有冇留心上堂?」
兒子:「...有。」

母親聽到了兒子被小明打,所以查明原因、解釋、教導;母親希望可以幫助自己的兒子;然而兒子被小明打的心情、小明對這件事的想法就沒有被聽到了。
看到兒童不開心、或成長上遇到挫折,我們都想能幫他們一把,讓他們可以快樂的成長,所以會想快點幫他們查明原因、解決問題、教導他們,而同時他們會感到自己的情緒及想法沒有被「聽」到,沒有被明白。日子久了,他們不再講/不重視自己的心情、想法,而只講事件,讓大人去幫他們解決,這反而幫助不了他們成長呢。

曾經看過一本書,提到「聽」,左邊有「耳」、耳下方有「王(即一加一)」、左上邊有「十」左中有「四(好像雙眼注視著)」、右下方有「一心」,意味著「聽」是一對一的,用耳、用眼、用心去注視著對方,聽他的意思、看他的表情/動作、用心去感受,去明白對方。

學習「聽」,作為輔導者、老師、父母一個重要或新鮮的經驗及課題。
問問自己,過去有幾多人去「聽」自己說話?去明白自己?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意識與潛意識同行 - 確立目標.向成功出發

意識與潛意識同行 - 確立目標.向成功出發

在成長的人生路上,不同的階段,完成不同的目標,孩提時,由父母幫助我們訂立目標,長大後,我們為自己訂立目標,可能包括學習、工作、家庭、人際關係... 作為自我的實現與能力的滿足感。
然而,有些時候,訂立了目標後,往往在實踐上遇到難題而放棄了,這些難題表面上大都是外在因素,然而實際上很多都是內在的心因。

記得有一個朋友,他經常埋怨上司的不諒解、下屬的無能、非人能完成的工作量... 每次說到這裏,他都很堅決地表明過年後便轉工,然而過年後,他又會埋怨巿道不境氣、失業率高企、下屬應付不了工作... 等等,繼續在原公司工作;日復日、年復年,不知不覺的十年過去了,他仍在原公司工作,繼續埋怨,而今次不同的是,他多了埋怨自己為何當年不堅決的轉工,以致現在年紀大了,要找到和現在差不多待遇的工作亦不易...
以上例子比比皆是,究竟是現實如此?還是訂錯目標?還是心因以致未能達標?
往往我們訂立目標大都以意識而行,忽略了潛意識的强大力量。
回想另一位女士,她找我作心理咨詢,提及瘦身的困擾,她一直以來試了很多方法去纖體,包括運動、節食、餐單、不同纖體公司的療程... 然而均未見效。後來問題瘦身的原因,她想一會,便回答想好看點、健康點;她坦言,每次瘦身在開始時均很有信心,並訂下了清晰的目標,但往往到了中段,總有很多不同的情況,以致未能繼續,例如:朋友飯局、婚宴、家中零食太多... 等等,而宣告失敗...
的確這位女士,很期望纖體,訂下了目標,然而這都是意識的需要,因此在實踐時當遇到環境上的衝擊,很快便還原了。倘若在訂立目標時,能借助潛意識的巨大力量,情況便是180度的改變。
後來,我為她進行催眠治療,在首次治療,讓她與她的潛意識接觸,感受潛意識的存在,為訂立目標作準備。後來,調節她潛意識中的方向,讓意識與潛意識向著同一目標,達至身心合一,即發揮最大的力量。在催眠治療中,發現童年的信念深植在潛意識中,一段有關在孩提時,她的胖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的回憶,其中一個信念令她一直以來,不能廋下去的心因,以致潛意識與意識不一致。後來經過催眠回塑,從新調整潛意識,把過去的阻力成為今天的動力。

療程完成的一年後,再與這位女士相遇便和她閒聊一會,她瘦了下來,並很激動地說沒想到這次瘦身,不但達到目標的體重,而且還一直維持到今天。
在確立目標時,除了意識的運用外,倘若能運用潛意識的力量,讓意識與潛意識同行,便更有力量向著達成目標出發。

李偉堂, Ernest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
全人發展心理治療師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應用藝術於輔導中的訓練回顧

應用藝術於輔導中的訓練回顧
今個月中,到訪一間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機構,提供機構同工一天的訓練,主題是把藝術創作加入到輔導工作的技巧,讓同工體驗加入藝術在輔導中的果效。
在開端,以心理投射作為開端,讓同工感受什麼是心理投射。而心理投射,往往在我們日常的說話、行為、表情亦會反映我們內心的期望、情緒與動機。透過圖畫的協助,我們能更有效地了解受助者背景及信念。其後,從心理投射到藝術的創作,從藝術創作到創作後的探索,强調讓受助者感受的「安全」,而輔導員的角色是同行者,並提供「安全」的環境。
當中利用創作於評估及覺察的示範環節中,讓同工感受到附以藝術創作,令輔導工作帶來新的方向;而同工自願參與示範對象,帶動同工們的互動及訓練,那份無私的參與及投入,著實令我感到欣賞。

而在練習的一節,看到同工的認真,讓練習更加充實,練習後同工亦分享他們的體驗,令是次練習更加豐富。在訓練的尾聲,同工們分享對是次的訓練及他們的體驗,充分表現藝術加入到輔導中有著莫大的得著。
對於我作為導師,在今次同工們初嘗藝術與輔導的相附相成的體驗,同工們的投入及積極參與,著實令我感動,特別是作為示範的同工那份勇於體驗的精神,讓訓練更加豐富與精彩。

李偉堂, Ernest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
全人發展心理治療師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