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命 「藉著讓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內在的資源與能力,讓生命從心出發,啟動潛能,再次發現眼前的晴空。」 成立目的 今日社會,生活節奏急速,每人每日面對生活、家庭、工作等,若未能好好的處理或調節,便容易因工作壓力、家庭及生活的小風波,而感到無助、無力,產生情緒、生活中的不適,甚至影響成為生理疾病。 一方面,我們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協助有需要人士,共同走過生活中的難關,並更有力量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令生活更開心、自在、成功。 另一方面,透過社會教育培訓,包括壓力處理、情緒管理、溝通、親子教育等...,從中學習個人素養、溝通方法、個人/家庭成長等...知識,令生活過得更好、更快活。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兒童快報》專訪 - 做個情緒『不倒翁』
遊戲,並非只供小朋友娛樂而已。亦別小看你的玩具,每一件玩具都有它的用途,用得恰當的話,它們就能成為你的好伴侶,甚至是心靈的拯救者。想了解更多關於應用藝術及遊戲治療,以打開小朋友的小小心靈。請密切留意今期專訪。
《METRO POP》雜誌訪問 - 《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
今次和大家分享李sir接受雜誌《METRO POP》訪問,和大家探討減肥秘笈《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有興趣想認識催眠減肥的朋友,請必細心閱讀本篇訪問。

閱讀詳文
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
很
多想減肥人士,總敗在沒有恆心或定力不足,不是有藉口停止做運動或療程,就是當纖體到有些成效時,即受不住美食誘惑,然後又再次回復舊貌。有沒有想過,心
理影響其實也是當中成敗的主要因由?有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便為這些經歷過無數瘦身失敗的人,以催眠來調整心態,令他們解除心理束縛,順利過度減肥過程,但
到底這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很
多想減肥人士,總敗在沒有恆心或定力不足,不是有藉口停止做運動或療程,就是當纖體到有些成效時,即受不住美食誘惑,然後又再次回復舊貌。有沒有想過,心
理影響其實也是當中成敗的主要因由?有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便為這些經歷過無數瘦身失敗的人,以催眠來調整心態,令他們解除心理束縛,順利過度減肥過程,但
到底這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催眠是否同洗腦一樣?
很多人聽到「催眠」兩個字,總會誤解跟洗腦一樣,會在毫無意識下,
受催眠師操控,做出各種各樣不能自制的事情。美國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Ernest
Lee解釋:「簡單來說,催眠其實是整個人放鬆後,再把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然後透過催眠治療師的啟導,令接受治療者尋找一些早已遺忘的記憶,或想
像一個對治療目的有正面幫助的畫面;情況就如,當你以輕鬆心情投入一個職務或活動後,你總會驚覺時間過得特別快,這是由於在你投入的那段時間內,你只把注
意力集中在一些事情上,完全沒有受外界環境影響,其實已算是一種輕度催眠的狀態了。」
減肥不是只需做運動和節食嗎?跟心理有甚麼關係?
做運動和節制飲食,雖然是許多決心減肥人士都知道應該做的事,可是,往往在減肥過程中總會有藉口或定力不夠,Ernest說,主要原因都是基於一些連我們自己也不自覺的心理因素所影響。
「很
多人在減肥期間,每每到了一個時候便會容許自己放鬆一下,可能是有些開心事要慶祝,以食作為一個給自己的獎勵;明明是吃飽了,但又不想浪費食物,結果把整
個食品完全吃掉……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和想法,都很有可能是受著某些事情,或長輩所說過的某一句話影響而成,例如小時候每逢考試合格,父母都會以朱古力或糖
果作為獎勵,久而久之,你自己亦會有著『給自己吃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獎勵』的想法;又例如小時候可能有長輩跟你說過『做人要有衣食』之類的話,潛移默化下,
你又會把這句話視為一個規條,無論吃得多飽,都會把食物吃清光。始終,任何人的童年都是張白紙,最容易把一些事情或說話銘記於心,然後不自覺地影響下去,
成為了習慣。」
做運動和節制飲食,雖然是許多決心減肥人士都知道應該做的事,可是,往往在減肥過程中總會有藉口或定力不夠,Ernest說,主要原因都是基於一些連我們自己也不自覺的心理因素所影響。
「很
多人在減肥期間,每每到了一個時候便會容許自己放鬆一下,可能是有些開心事要慶祝,以食作為一個給自己的獎勵;明明是吃飽了,但又不想浪費食物,結果把整
個食品完全吃掉……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和想法,都很有可能是受著某些事情,或長輩所說過的某一句話影響而成,例如小時候每逢考試合格,父母都會以朱古力或糖
果作為獎勵,久而久之,你自己亦會有著『給自己吃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獎勵』的想法;又例如小時候可能有長輩跟你說過『做人要有衣食』之類的話,潛移默化下,
你又會把這句話視為一個規條,無論吃得多飽,都會把食物吃清光。始終,任何人的童年都是張白紙,最容易把一些事情或說話銘記於心,然後不自覺地影響下去,
成為了習慣。」
如何用催眠調整減肥心理?
Ernest解釋,整個為期八星期的療程,主要分為兩部
份。「催眠只是療程的一部份,主要啟導接受治療者,找出沒有定力或藉口的來源,當知道因由,就會有得選擇,如知道自己是因為『給自己吃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獎
勵』的想法,便可以嘗試用其他方式獎勵自己;若是因為『有衣食』三個字的影響,那可以在下次點餐時叫一些少份量的。」
找到阻力因素後,還要修
正
一些觀念和重新定下目標。「通常減肥失敗的人,都會覺得肥胖很礙眼,但我會跟他們以傾談作心理調整,例如問他們自己肥胖後有甚麼好處呢?另外,定下清晰目
標亦十分重要,因為太多人嚷著要減肥,但卻從來沒有清楚要減幾多、要有幾瘦。就如田徑一樣,沒有清晰的目標,根本就不會有動力去跑,所以很多接受治療的人
都要去想像自己瘦身後的模樣,以及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目標,如想減到100磅的,經過啟導後便可以很明確地朝著100磅的身型去減,最重要是改變他們把減肥
視為Task Oriented的想法。」
調整心態以外,這療程可有身體跟進嗎?
除了調整心理外,療程還有一位資
深瘦身專家作健康方面的跟進。「很多來接受療程的人,都是嘗試過很多種減肥方式,有些試過了做美容院的纖體療程、食減肥藥、吃減肥餐單,但最後都是失敗。
這個療程的瘦身專家,主要是了解接受療程的人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針對飲食、健康和心態方面,從中給予一些意見,亦會要求接受療程者每天填寫一張『美麗日
記』作紀錄,每星期給專家參考跟進。這項瘦身治療,我們至今已推出了兩年,即使療程完結,我們仍會不時詢問效果如何,據我們所知,參與過的顧客都沒有甚麼
體重反彈的跡象。」
除了調整心理外,療程還有一位資
深瘦身專家作健康方面的跟進。「很多來接受療程的人,都是嘗試過很多種減肥方式,有些試過了做美容院的纖體療程、食減肥藥、吃減肥餐單,但最後都是失敗。
這個療程的瘦身專家,主要是了解接受療程的人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針對飲食、健康和心態方面,從中給予一些意見,亦會要求接受療程者每天填寫一張『美麗日
記』作紀錄,每星期給專家參考跟進。這項瘦身治療,我們至今已推出了兩年,即使療程完結,我們仍會不時詢問效果如何,據我們所知,參與過的顧客都沒有甚麼
體重反彈的跡象。」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心「晴」教室 (六) - 鼓勵的背後
心「晴」教室 (六) - 鼓勵的背後
本月好高興與大家分享,李SIR於「EVI兒童教育資訊網」之家長頻道撰寫的管教孩子專家專欄 - 心「晴」教室。孩子的生理機能發展速度各異,掌聲與鼓勵的背后,可能是害怕與擔心的啓示。想了解當中引申的孩子情緒問題, 請密切留意今期內容。
掌聲鼓勵與讚賞,換來孩子害怕與擔心
看到孩子做得好,我們會讚他叻;看到孩子表演做得好,我們會給予掌聲鼓勵及讚賞,這是我們對做得好的回應,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卻是害怕與擔心。
我記得有一位媽媽帶著她的3歲
女兒珊珊來見我,當時,她媽媽告訴我,不知何解,當有人給予珊珊掌聲時,珊珊便會哭起來,例如,在珊珊的生日會上,親朋戚友唱著生日歌,珊珊頗開心的,但
當生日歌唱完後,大家給予掌聲時,珊珊便馬上露出一個害怕的樣子,並哭了起來;另外在幼稚園的歌唱表演時,當珊珊唱完歌後,同學及老師鼓掌讚賞時,她同樣
露出害怕的樣子,並哭起來。爸媽和老師商量過,但亦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擔心這會否影響珊珊日後的成長,於是便帶來和我面見。
在
我和珊珊進行以遊戲方式的輔導時,留意到她對聲音的敏感,而且對於會發聲的玩具,她傾向比較小心翼翼。在家長面見時,和媽媽討論珊珊這個特點,媽媽也認
同,因為以前家裏養有一狗,每當狗隻吠叫時,她亦會露出害怕的樣子,並哭起來,所以後來把狗送了給人,她便沒有再哭了。這可能是反映珊珊在聽覺方面比較敏
感,爸媽只要以平常心面對,看到她害怕巨響時,給予安慰,慢慢當珊珊長大些,她便會適應起來,這種害怕亦會減退。
三個月後,珊珊在爸媽的安慰及支持下,不再害怕別人的掌聲,而且每當在眾人表演完後,得到同學老師的掌聲時,她更會笑起來。
孩子的生理肌能發展速度各異,有些對光敏感些、有些對聲音敏感些、有些在肌肉控制快些或慢些,過分的擔心反令孩子更緊張,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訂閱:
文章 (Atom)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獲 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 邀請到 元朗麗晶幼稚園 舉行「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讓家長們認識何為焦慮、分辦“好的焦慮”和“不好的焦慮”。當天亦與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健康的家長心態,配合基本舒緩技巧,建...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 TVB 兒童節目「THINK BIG 天地」擔任專家顧問,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今集透過「圖樣猜猜畫」遊戲,訓練小朋友感覺專注力。 大家可 點擊連結重温節目 內容!! 遊戲名稱:「圖樣猜猜畫」-- 訓練感覺專注力。...
-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