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壹周刊》訪問 - 互動遊戲救救港孩

「港孩」泛指香港現世代衣食無憂的小朋友,被父母寵壞,任性野蠻或者過份依賴,欠缺自理能力。不過透過玩遊戲,能揭示小朋友的真性情,有助找出「港孩」惡習源頭,對症下藥,做到品學齊升呢。








《METRO POP》雜誌訪問 - 《男人是女人的最佳話題》


女性見心理輔導,通常都涉及感情問題。男人見心理輔導則比較少提情感方面,很多時都是講事業,自尊與成就。

《兒童快報》專訪 - 做個情緒『不倒翁』

遊戲,並非只供小朋友娛樂而已。亦別小看你的玩具,每一件玩具都有它的用途,用得恰當的話,它們就能成為你的好伴侶,甚至是心靈的拯救者。想了解更多關於應用藝術及遊戲治療,以打開小朋友的小小心靈。請密切留意今期專訪。



《兒童尖子教育》專訪 - 『孩子的《童言》- 遊戲/藝術創作』

今次和大家分享李sir接受雜誌《兒童尖子教育》有關兒童內心世界的一篇專訪 『孩子的《童言》-遊戲/藝術創作』內容細膩解構小朋友的行為和情緒發展情況,讓我們進一步認識《童言》。



《METRO POP》雜誌訪問 - 《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


今次和大家分享李sir接受雜誌《METRO POP》訪問,和大家探討減肥秘笈《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有興趣想認識催眠減肥的朋友,請必細心閱讀本篇訪問。







































閱讀詳文

以催眠調整減肥心態

多想減肥人士,總敗在沒有恆心或定力不足,不是有藉口停止做運動或療程,就是當纖體到有些成效時,即受不住美食誘惑,然後又再次回復舊貌。有沒有想過,心

理影響其實也是當中成敗的主要因由?有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便為這些經歷過無數瘦身失敗的人,以催眠來調整心態,令他們解除心理束縛,順利過度減肥過程,但
到底這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催眠是否同洗腦一樣?
很多人聽到「催眠」兩個字,總會誤解跟洗腦一樣,會在毫無意識下,
受催眠師操控,做出各種各樣不能自制的事情。美國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Ernest
Lee解釋:「簡單來說,催眠其實是整個人放鬆後,再把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的狀態,然後透過催眠治療師的啟導,令接受治療者尋找一些早已遺忘的記憶,或想

像一個對治療目的有正面幫助的畫面;情況就如,當你以輕鬆心情投入一個職務或活動後,你總會驚覺時間過得特別快,這是由於在你投入的那段時間內,你只把注
意力集中在一些事情上,完全沒有受外界環境影響,其實已算是一種輕度催眠的狀態了。」

減肥不是只需做運動和節食嗎?跟心理有甚麼關係?
做運動和節制飲食,雖然是許多決心減肥人士都知道應該做的事,可是,往往在減肥過程中總會有藉口或定力不夠,Ernest說,主要原因都是基於一些連我們自己也不自覺的心理因素所影響。
「很

多人在減肥期間,每每到了一個時候便會容許自己放鬆一下,可能是有些開心事要慶祝,以食作為一個給自己的獎勵;明明是吃飽了,但又不想浪費食物,結果把整

個食品完全吃掉……其實這一切的行為和想法,都很有可能是受著某些事情,或長輩所說過的某一句話影響而成,例如小時候每逢考試合格,父母都會以朱古力或糖

果作為獎勵,久而久之,你自己亦會有著『給自己吃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獎勵』的想法;又例如小時候可能有長輩跟你說過『做人要有衣食』之類的話,潛移默化下,

你又會把這句話視為一個規條,無論吃得多飽,都會把食物吃清光。始終,任何人的童年都是張白紙,最容易把一些事情或說話銘記於心,然後不自覺地影響下去,
成為了習慣。」

如何用催眠調整減肥心理?
Ernest解釋,整個為期八星期的療程,主要分為兩部
份。「催眠只是療程的一部份,主要啟導接受治療者,找出沒有定力或藉口的來源,當知道因由,就會有得選擇,如知道自己是因為『給自己吃喜歡的東西是一種獎
勵』的想法,便可以嘗試用其他方式獎勵自己;若是因為『有衣食』三個字的影響,那可以在下次點餐時叫一些少份量的。」
找到阻力因素後,還要修

一些觀念和重新定下目標。「通常減肥失敗的人,都會覺得肥胖很礙眼,但我會跟他們以傾談作心理調整,例如問他們自己肥胖後有甚麼好處呢?另外,定下清晰目

標亦十分重要,因為太多人嚷著要減肥,但卻從來沒有清楚要減幾多、要有幾瘦。就如田徑一樣,沒有清晰的目標,根本就不會有動力去跑,所以很多接受治療的人

都要去想像自己瘦身後的模樣,以及給自己一個清晰的目標,如想減到100磅的,經過啟導後便可以很明確地朝著100磅的身型去減,最重要是改變他們把減肥
視為Task Oriented的想法。」

調整心態以外,這療程可有身體跟進嗎?
除了調整心理外,療程還有一位資
深瘦身專家作健康方面的跟進。「很多來接受療程的人,都是嘗試過很多種減肥方式,有些試過了做美容院的纖體療程、食減肥藥、吃減肥餐單,但最後都是失敗。

這個療程的瘦身專家,主要是了解接受療程的人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針對飲食、健康和心態方面,從中給予一些意見,亦會要求接受療程者每天填寫一張『美麗日

記』作紀錄,每星期給專家參考跟進。這項瘦身治療,我們至今已推出了兩年,即使療程完結,我們仍會不時詢問效果如何,據我們所知,參與過的顧客都沒有甚麼
體重反彈的跡象。」

《兒童尖子》訪問 - 《發現孩子心底話》


今次和大家分享李sir接受雜誌《兒童尖子》訪問,專題名為《發現孩子心底話》。想深入了解小朋友發脾氣、無故哭泣等情緒行為問題,請必細心閱讀本篇訪問。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心「晴」教室 (六) - 鼓勵的背後

心「晴」教室 (六) - 鼓勵的背後

本月好高興與大家分享,李SIR於「EVI兒童教育資訊網」之家長頻道撰寫的管教孩子專家專欄 - 心「晴」教室。孩子的生理機能發展速度各異,掌聲與鼓勵的背后,可能是害怕與擔心的啓示。想了解當中引申的孩子情緒問題, 請密切留意今期內容。



掌聲鼓勵與讚賞,換來孩子害怕與擔心

看到孩子做得好,我們會讚他叻;看到孩子表演做得好,我們會給予掌聲鼓勵及讚賞,這是我們對做得好的回應,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卻是害怕與擔心。
我記得有一位媽媽帶著她的3歲 女兒珊珊來見我,當時,她媽媽告訴我,不知何解,當有人給予珊珊掌聲時,珊珊便會哭起來,例如,在珊珊的生日會上,親朋戚友唱著生日歌,珊珊頗開心的,但 當生日歌唱完後,大家給予掌聲時,珊珊便馬上露出一個害怕的樣子,並哭了起來;另外在幼稚園的歌唱表演時,當珊珊唱完歌後,同學及老師鼓掌讚賞時,她同樣 露出害怕的樣子,並哭起來。爸媽和老師商量過,但亦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擔心這會否影響珊珊日後的成長,於是便帶來和我面見。

在 我和珊珊進行以遊戲方式的輔導時,留意到她對聲音的敏感,而且對於會發聲的玩具,她傾向比較小心翼翼。在家長面見時,和媽媽討論珊珊這個特點,媽媽也認 同,因為以前家裏養有一狗,每當狗隻吠叫時,她亦會露出害怕的樣子,並哭起來,所以後來把狗送了給人,她便沒有再哭了。這可能是反映珊珊在聽覺方面比較敏 感,爸媽只要以平常心面對,看到她害怕巨響時,給予安慰,慢慢當珊珊長大些,她便會適應起來,這種害怕亦會減退。
三個月後,珊珊在爸媽的安慰及支持下,不再害怕別人的掌聲,而且每當在眾人表演完後,得到同學老師的掌聲時,她更會笑起來。

孩子的生理肌能發展速度各異,有些對光敏感些、有些對聲音敏感些、有些在肌肉控制快些或慢些,過分的擔心反令孩子更緊張,所以父母對子女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