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天下父母心 – 與孩同行》之 《媽媽,我怕……》

早前李偉堂 Ernest (李sir) 獲香港電台的邀請, 在《天下父母心 – 與孩同行》之 《媽媽,我怕……》 電視節目中主治其中一個個案,為 3 歲的晞兒以兒童為本遊戲治療處理恐懼的問題,節目中李sir向家長分析及傳授育兒秘笈,與父母一同了解兒童面對恐懼時可如何幫助他們克服恐懼的心結。大家可以點擊連結重温節目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深水埗綜合社會服務處 - "My PACE青少年讀寫障礙支援服務經驗分享會"

早前李偉堂 Ernest (李sir) 獲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深水埗綜合社會服務處邀請, 參與"My PACE青少年讀寫障礙支援服務經驗分享會"。當日李sir以《如何透過藝術幫助讀寫障礙青少年》為題,與大家分享在計劃中如何運用藝術手法,有效地提升參加者的自信和正面自我。 在此非常感謝中心的邀請和送贈精美的感謝狀。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Baby》親子雜誌 訪問 : 孩子的恐懼‧藝術及遊戲治療

李偉堂 Ernest (李sir) 早前接受 《Baby》親子雜誌 訪問,以「幻想中的黑色世界」為題,與大家分享如何紓緩年紀小的孩子害怕黑暗的感覺。請密切留意今期內容。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McDonald's Family Magazine 訪問 : 親子相處小貼士‧藝術及遊戲治療

早前李偉堂 Ernest (李sir) 接受 McDonald's Family Magazine 訪問,與大家分享父母應如何安排子女在「玩、樂」間取得平衡,培養小朋友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和找出合適的學習方式。




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東華三院黃祖棠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 發揮創意 鬆一鬆

李偉堂 Ernest (李sir)早前獲東華三院黃祖棠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邀請舉行"發揮創意 鬆一鬆 "工作坊。透過藝術表達或創意想像,讓員工發揮創意,提供了一個鬆口氣的空間;另外,從創作中的創意想像,激活員工的「創作」大腦,讓「工作」大腦鬆一鬆。



心「晴」教室 (九) - 暑假完了.兒童面對開學的分離焦慮

父母在每年開學的日子,都會憂慮子女不適應校園生活,擔心他們出現與父母分離的焦慮。

 


個案分享︰3 歲男生不願獨自上課
吳太的兒子明明剛好 3 歲,父母已為他安排了幼稚園,並期待著開學的來臨。他們會不時參加幼稚園的學前準備班,給明明作好上課的心理準備。明明很樂意與父母一起到學校,然而當他要獨自入校上課時,便會哭鬧起來,嚷著:「我要媽媽,我要媽媽!」吳太與老師就此問題傾談後,明白這情況在開學初期頗為普遍。不過明明的情況沒有減弱,反而遞增,每當明明要離開家門,他便會問:「去哪裡?」當吳太告訴他要上學的時候,便會開始哭鬧起來,情況持續了一個多月,後來吳太決定向筆者查詢,希望找出改善情況的方法。
父母不應過分擔心子女

由於明明年紀尚小,所以與媽媽分離會有一定的困難,筆者便讓他進行了一節親子遊戲治療評估。在評估中,發現明明每當面對難題,例如:打不開玩具車的門和不懂得如何入玩具鎗的子彈,明明會馬上向母親求助,而媽媽便即時幫明明解決問題;甚至明明在玩耍的時候,媽媽會比明明更為焦慮,急不及待的教他怎樣玩遊戲。

應讓孩子有探索的能力

筆者與吳太討論評估時的情況,她表示,因為擔心明明不能馬上解決困難的話,他會更依賴父母。筆者告訴吳太這想法是不對的,因為評估初步顯示出明明缺乏探索的能力,這是由於明明面對新事物的時候,都由媽媽幫手處理,結果令他無法面對新環境。

父母學會面對緊張 孩子上課更輕鬆

經過數節的親子遊戲治療,明明提升了探索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吳太亦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緊張和怎樣在一個安全的距離協助兒子解決問題。後來明明可以獨立上學,而且放學後,亦會開心地和媽媽分享上學的情況,親子的情況比以往更愉快呢!因此,父母不應過分緊張子女,否則只會增加他們的焦慮。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