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康傑中英文幼稚園(馬鞍山) -「提昇孩子正向情緒」家長講座

處理孩子的行為教養,若仍然是以天天吵吵鬧鬧的方法,相信無論家長或孩子也不好受。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獲邀到 康傑中英文幼稚園(馬鞍山) 舉行「提昇孩子正向情緒」家長講座。讓家長們從理解孩子的幼兒成長階段,到運用正向教養,當中了解如何發掘性格強項的意義及培養孩子的性格強項!當天透過討論及交流,家長們反思過往的育兒經驗,從而一起作出改進。
在此再次感謝,康傑中英文幼稚園(馬鞍山) 送贈的感謝狀。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蘋果生活》 – 【教養之道】寶寶說不出校園欺凌自閉傾向 一幅童畫拆解喜怒哀樂

當孩子興奮地將自己的畫作交給父母看時,大家可能會回應一句:“畫得好靚喎~~”。「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早前接受 蘋果日報 訪問,分享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其實透露了不少情緒資訊,透過「心理投射作畫(Projective Drawing)」技巧,更能一邊畫一邊講,釋放孩子負能量。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認為,畫畫可讓小朋友表達自己感受和情緒的良好工具。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認為,畫畫可讓小朋友表達自己感受和情緒的良好工具。

【教養之道】
孩子心裏苦,但孩子不說。很多時候,小朋友在生活裏遇到不開心,或被欺負,或內心委屈,都不會主動向父母表達。這並非因為他們不想說,而是他們詞彙不多,不懂說。負面情緒、陰暗感受,若累積下來,或有一天情緒大爆發,或會漸漸出現偏差行為;若及時疏導,即能減少決堤淚崩。大家可能沒有想過,只需請小朋友畫圖畫,藉圖畫再順藤摸瓜去傾談,便可以走進他們的內心,幫他們將負能量像丟垃圾般丟掉。

「心理投射作畫(Projective Drawing),就是這套理論教我們怎樣去『閱讀』小朋友的畫。」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解釋,畫,一般認知是用來發揮兒童的創意、刺激想像;但畫其實也是一道窗口,一方面讓小朋友自己對事對人的感受投射出來,另一方面讓父母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看見他們說不出口的喜怒哀樂。
此話怎理解?李偉堂說,小朋友未必懂得分辨或描述內心複雜和糾纏的情緒,「畫畫其實是一種視覺工具,讓他們將感覺具體化。例如一位剛升小一的小學生,出現不願上學的負面情緒,問他,他大概只懂說『唔鍾意返學』,而不能一五一十講出原委。若此時父母責罵他,或將他和同學比較:『點解人哋又返得咁開心』,那只會將他的恐懼壓抑。」


玩樂從來是正經事,愛玩愛畫的孩子通常身心康泰,健康愉快。


這些色彩豐富又有趣的巨型情緒字卡,可以協助小朋友認識自己的喜怒哀樂。

畫座位圖 解開「唔鍾意返學」之謎

「父母不妨請他畫一些關於學校的畫,例如座位圖。」他說,小朋友一邊畫座位圖,一邊會想起學校點滴,比如前後左右的同學是否頑皮,有無好朋友,老師通常站在甚麼位置等。他會將討厭的同學畫成怪物,父母陪他畫畫,一邊聽、一邊引導他說小故事,就能較立體地了解他在校內的處境。「很多同學欺凌的事件,也是這樣由畫畫來發現。」
另一例子是叫小朋友畫「我的家人」。「透過畫畫,小朋友會畫出自己眼中的爸媽兄弟姐妹,而這正正就說出了一家人的關係。經常不在家的爸爸,可能就不在畫內。若媽媽平日好惡,畫中的媽媽就會呈現比較猙獰,可能頭上會有對角,或者眼會有火。從圖畫中人物的分佈,誰人在誰人旁邊,哪些人是一伙,哪些是獨立一個,我們也能大約猜出在小朋友心中這幾個人的關係。小朋友一邊畫,我們一邊傾,這就更具體知道他們的感受和處境,比起單純的一問一答,效果更好。」

一邊畫一邊講 釋放負能量

這個過程,除了讓父母或治療師走入小朋友的內心世界,從他們的角度理解他們的處境之外,李偉堂說,更重要的是小朋友也能透過一邊畫一邊講,透過回想一個又一個小片段,慢慢將內心的憂愁說出來,「能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抒發,將負能量釋放。」李偉堂指出,應用畫畫的心理投射功能,主要用在0至12歲的兒童身上。由於0至12歲的認知發展變化很大,不同年紀作的童畫,閱讀方式也有很大不同。例如,6歲以下的幼童,將自己畫到和爸媽一樣高大,這十分正常;8、9歲的孩子再畫爸媽和自己一樣高,就有點奇怪了。父母若對兒童發展有一些基本認知,就能藉着圖畫更貼近子女的內心世界。

【童畫分析】

我的家庭 爸爸缺席



這是一位6歲妹妹畫的「我的家人」。從圖畫可見有自己、媽媽、弟弟,唯獨欠缺爸爸。傾談之下,才發現原來爸爸工作忙碌,因此在家庭活動中經常缺席。另外,在畫中妹妹將自己放在中間位置,這是自我中心的表現,但由於6歲的孩子普遍都是自我中心的,所以毋須擔心。
至於媽媽拖着妹妹的手,顯示媽媽和她關係密切。但畫中的弟弟,個子比她和媽媽都更大,這反映在妹妹心目中,弟弟是在一家人中處於主導地位。最後,畫中的錯字,毋須理會,因為6歲小朋友寫錯字是正常不過的事。

執着行為 自閉傾向



這是一位6歲男孩畫的「電梯」。這位男孩因為性格固執,又經常發脾氣,媽媽於是帶他來找治療師。從圖畫中可見,男孩畫電梯時,極仔細地畫出每一排的電梯按鈕,而且每一個都寫上數目字。由於6歲小童的大小肌肉未完全發育,一般同齡孩子畫功即使再仔細,也不會畫出數量這麼多而且排列整齊的按鈕。
基於男孩所畫的幾幅圖畫都同樣出現這類極端的細節,李偉堂因此推論他有執着行為。再者,因為有自閉症傾向的孩子大部份都有執着行為,所以他建議媽媽帶男孩去進行評估,最後證實了男孩的確有自閉傾向。他表示,能夠早點發現問題,可以早點找到正確處理方向,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寂寞的心 渴求友誼



這是一位8歲男孩畫的自由畫。圖右上方的直升機是他本人,在圖中間又畫有一架大一點的水陸兩用飛機,還有一條線將兩架飛機連在一起。這反映這位男孩內心寂寞,對友誼很渴望,想有朋友跟自己一齊玩。
李偉堂說,父母可以多跟他傾談學校的逸事,特別是和同學的關係,從而了解他在校內的人際關係是不是碰上了困難。至於整幅圖畫幾乎全用黑色,只有飛機着燈部份用上了橙色。李偉堂說,這只是因為勾勒的畫通常是用黑色顏色筆,父母毋須擔心,更不必由此猜想男孩的內心陰暗。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2018年9月22日 星期六

《香港經濟日報TOPick》-『防敏專題報導:專注力低不集中 或因敏感引起 』

原文轉載自《TOPick》: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160323?ref=ernestblog



每當子女坐不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專注力低落,父母就會變得很緊張,擔心他們的學習發展落於人後,令家長和子女產生無形壓力!有臨床心理專家指出,小朋友的專注力不足與過敏有莫大關聯,家長們實在不容忽視,必須正視造成過敏的原因,並找對方法解決。

不少父母本身或許都受敏感症影響,原來父母一方或雙方曾有過敏病歷,或會增加BB敏感的風險,有調查發現,逾7成半香港兒童曾出現敏感症狀,而過敏問題困擾孩子的問題愈見普遍,然而,早期出現敏感的BB,將來可能會引發更多不同的敏感症狀如皮膚敏感、濕疹、呼吸道敏感等嚴重的敏感性症狀。

任職繪畫導師的Ceci,她3歲半的女兒Bella自小就受過敏問題困擾,「Bella的皮膚過敏大概始於6個月大開始添加輔食,皮膚很容易又紅又癢。我經常跟她一起畫畫,但因為皮膚敏感的問題,令Bella難以專注畫畫,我亦十分擔心顏料會對皮膚有影響。」



愈抓愈癢愈煩躁 或影響社交學習

小朋友的專注力與過敏有很大的關聯,因為一旦過敏,就會出現皮膚搔癢、噴嚏打不停等狀況,身體不舒服,加上睡眠品質不佳,就容易出現躁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甚或可能因敏感症狀引起同輩間異樣眼光,無形中產生壓力。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解釋,「家長千萬別看輕敏感症狀對小朋友精神和情緒方面的影響。例如皮膚敏感或濕疹帶來的痕癢,會令小朋友情緒變得煩燥,又因為煩躁,小朋友更加會去抓癢,於是愈抓愈癢,愈癢愈煩躁,演變成惡性循環。」

如未有好好處理敏感問題,會影響小朋友的睡眠質素,令他們早上欠缺精神,甚至出現行為、情緒和精神健康問題,「小朋友可能受敏感症狀的影響,變得沒有自信,容易膽怯,甚或引發忿怒、沮喪、自卑等情緒問題,長遠會有機會影響學習表現,令專注力下降,甚至出現行為障礙,因此家長必須正視敏感及尋求解決方法。」

dsfsdf
 
可瀏覽以下網站觀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ea4De8rhM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山竹來了】心理治療師李偉堂:家長應珍惜機會 玩互動遊戲培養感情

mangkhut00
 
 
對於颱風來襲,大人關心搶購食物,家居安全,小朋友會不會有類似情況。心啟晴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棠先生(Ernest)指出,小朋友太細個,經歷不多,不會有過多焦慮,最多是關心要不要返學。
「有些小朋友想放打風假,有些小朋友不想打風,想返學。根據觀察,一般想返學的小朋友,通常是獨生,而父母均要外出工作,放暑假已經覺得悶;有兄弟姐妹或全職家長的,就會期望放假,覺得放假好開心。」小朋友的生活環境,在在影響對事情發生的感受。

既然難得一天沒有興趣班,家長一定在家,但一整天相處,好容易就把時間花在睇電視、玩手機的被動娛樂。Ernest建議家長,珍惜難得的親子時間,應該與小朋友多點互動,「平日要返工,好攰,這次不用趕學習班,不用趕功課,就可以做一些互動遊戲,培養大家感情。一些Board Games、捉棋、大富翁都很適合,一起做小手工也很好玩。」

Ernest也提醒家長,需要觀察小朋友今次受颱風引起的情緒,適當疏導,例如想返學的被迫放假,想放假的卻要返學,對期望有落差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小朋友「呻下」,紓發情緒。如果小朋友想返學又被迫放假,家長可以說:唔會悶,我已經諗好晒遊戲一齊玩。令小朋友覺得有希望。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吳尊4歲仔仔坐BB車歐遊惹爭議 育兒專家:孩子多走路方向感較好

旅行時,當孩子走得累了,讓孩子坐嬰兒車稍作休息,也是人知常情。但若孩子過份依賴嬰兒車,就要想想方法!「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早前接受 TOPick 訪問,分享孩子多走路,對成長發展的好處!

吳尊仔仔坐BB車遭人詬病,但他解釋這是為了孩子的安全。

藝人吳尊早前暑假期間帶住太太和一對子女到歐洲旅行20日,享天倫之樂。吳尊在社交平台上載照片,不過其中一張照片拍到其4歲半的兒子仍坐在嬰兒車上,引起網民批評,更質問吳尊為何要這樣做。吳尊解釋,

“  等你有小孩就知道推車比街上走路安全多了。 ”

事實上,不止吳尊,本港幼稚園也經常出現嬰兒車,工人或長輩接送時都推著孩子出入。究竟小孩可以走路後,仍因安全理由待在車上,對小朋友而言是好事嗎?心啟晴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指出, 幼兒步履蹣跚地學習走路時,會發現運用到自己身體的樂趣。不過,當他們熟習走路後,會漸漸失去興趣,反而想有人抱或以嬰兒車代步。

“  我見過有7歲的孩子還坐嬰兒車。有些父母過分疼愛子女,子女學走路時,擔心他們累,隨時隨地都準備了嬰兒車,又不斷問他們是否需要休息。久而久之,會削弱小朋友走路的樂趣。 ”

李偉堂指,坐嬰兒車會孩子產生依賴,習慣有代步工具。此外,靠嬰兒車出入,會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孩子難以辨認方向,不知道自己去了甚麼地方,往往要靠父母或長輩帶路。

“  孩子多走路,有助掌握周圍環境,知道如何過馬路,方向感較好,個性亦較為獨立。 ”

李偉堂建議,家長可逐步戒掉孩子坐嬰兒車的習慣,先從短路程開始,例如到樓下公園或到商場逛街時不帶嬰兒車,讓孩子知道要用腳走路;但若有遠距離路程,當孩子走得累時,中間可讓他們坐嬰兒車10分鐘作休息,然後再繼續走路。

“  父母要事前計劃好行程,那段路要走、那段路可坐車,逐步減少坐車的時間,堅持亦很重要,若孩子扭計得逞,往後就更難戒掉。 ”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專家話你知】如何培養小朋友乖乖做功課嘅習慣?

做功課又怎會夠玩具吸引?對初次入學的孩子來說,更暫未有做功課的概念,家長可以好好把握這時機,培養孩子乖乖做功課的習慣。大家可看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 ParentsDaily 的訪問,運用一些小技巧,讓“做功課“成為孩子心中的特別環節。

asdasdsa


hkvm


可瀏覽以下網站觀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parentsdaily/videos/323570864883098/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頭條日報》-『開學攻略:父母子女KO壓力』

還有幾天,就是開學的日子,你的孩子是表現興奮?還是有點擔心?尤其是對於升讀小一或中一的同學來說,將要面對的挑戰卻不少。性格特質不同的孩子,對於適應新環境時所產生的壓力也不同,這時父母的陪伴與關注是十分重要,請細閱「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頭條日報》中的訪問,與孩子一同KO開學壓力!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朗屏邨聖恩幼稚園 -「處理認識幼兒負面憤怒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獲 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 邀請為 朗屏邨聖恩幼稚園 舉辦「處理認識幼兒負面憤怒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認識幼兒負面/憤怒情緒的特徵與成因,學習辨識幼兒負面/憤怒情緒,及基本的舒緩情緒技巧。當天堂哥哥更示範如何在生活日常中運用「情緒治療遊戲卡」和 「您今日的心情是什麼?海報」。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

早前「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獲 基督教協基會屯門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邀請為區內幼稚園家長舉行 「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讓家長們認識幼兒焦慮情緒的特徵與成因、辨識幼兒焦慮情緒和學習基本的舒緩情緒技巧。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專家直播解答 教養主題:二人世界💑到三人行👪,夫妻關係屬更融和還是充滿戰火?】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與大家 FB Live Chat,談談【二人世界到三人行,夫妻關係屬更融和還是充滿戰火?】

怎樣平衡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
夫妻商量教養,讓家庭更融和!


在育兒路,情緒教養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但爸爸媽媽的情緒與溝通也不可忽視。

歡迎讚好和分享堂哥哥的 FB Live Chat,大家的支持是直播解答 教養主題的動力


如對心.啟.晴.【情緒教養工具】有興趣,歡迎瀏覽心.啟.晴.網站訂購:
http://mind.dailyweb.hk/positive-parenting-tool.html

為確保你可以睇到我哋喺facebook嘅教學片段,記得 Like《心.啟.晴 專業輔導學院》專頁並在追蹤位置按搶先看!創作親子情緒教養遊戲工具的「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將會分享更多的玩法及心得,記得密切留意我們FB。

記住Follow埋心啟晴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unleashingmind/
 
dfgdf


可瀏覽以下網站觀看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261987841120/videos/2135173573387296/


Picture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