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發現自己的子女就是一刻不能靜下來,經常手腳不停地動,坐不夠一會,便會到處走;或是嘴巴說個不停,常常被周圍的環境干擾,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完成一份功課/集作。甚至收到學校老師的投訴,說他經常開口插咀,對老師的指導,總是左耳入右耳出;衝動高、持續不夠,做事情都只做一半,無法持續或等待。
當老師敏銳的察覺不對勁,將這樣的狀況告訴家人,但對於一個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高的孩子,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於8月24日為信義會提供主題為「如何提昇孩子專注力」,讓該區的父母了解什麼是注意力不足,如何從家居的遊戲及訓練,提昇孩子的專注力。
往往父母收到學校老師的投訴,有關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如:不專心、上堂時離開座位、上堂時經常高聲與鄰座談話...等,讓父母擔心自己的子女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比較活躍?還是有過度活躍、資優、學習障礙...等?有些父母因此而失眠、食慾不振,甚至影響親子關係。固此,在讓座中,提供了一些參考,讓父母辨識自己的子女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
若發現子女有專注力不足的情況,帶子女面見臨床心理學家評估,確定子女的情況。一方面,父母可與學校商討為子女提供特別的安排,另一方面,父母亦可減輕對子女情況的擔憂,以便集中為子女安排未來的學業,最重要是讓子女有一個更適合的學習環境。
其次,父母亦對子女的情況作心理準備,以便可以更好的從日常的照顧中,協助子女,例如:
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進行某一個活動時,身旁不要有太多吸引孩子的東西。
作息要正常。
不要將子女的問題全部視為子女或家長的錯。
家庭裡的其他成員也應該遵守規則。
維持一貫的態度,一時心軟或過於憤怒,讓孩子搞不清楚,到底怎麼做才是好的。
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不要讓情緒影響隔天的心情
另外,亦向父母講解及教授在家的專注力訓練,讓子女可以於家中,一邊遊戲、一邊提昇注意力。
拍掌遊戲(幼兒)
開始時,父母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讓孩子以雙手與父母的手互拍。
父母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的進行拍掌活動。
鏡子遊戲(幼童)
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跟著父母的動作進行。
剛開始給孩子的動作要簡單一些,速度也儘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後,可以互換角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拼圖遊戲(兒童)
子女尋找正確的圖樣且方面可以訓練專注力,另一方面啟發聯想力與手指的靈活性。
利用子女喜歡的卡通人物圖片或家人的照片,任意剪裁為數份(以兒童的年齡而定其復雜度)。
可黏在紙板上再切割,增加其厚度,方便子女拿取。
傳話遊戲(兒童)
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
在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一定的專注力,這是孩子必須養成的責任和習慣。
親子溝通 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
操作性家務活動
分類遊戲,如:分豆子、衣服分類。
擺放遊戲,如:擺放碗筷、衣物、鞋子。
活動前,讓孩子在較安靜的環境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儘量避免太多聲音、視覺的干擾。
益智遊戲
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跳棋、鬥獸棋 。
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以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
對於競爭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
要有效協助子女提昇專注力,首先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保持耐性及愛心,不要因自己的情緒而影響教養子女。最後子女提昇專注力的活動訓練,並非其中的成員參與,而是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是一家人的參與。
使命 「藉著讓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內在的資源與能力,讓生命從心出發,啟動潛能,再次發現眼前的晴空。」 成立目的 今日社會,生活節奏急速,每人每日面對生活、家庭、工作等,若未能好好的處理或調節,便容易因工作壓力、家庭及生活的小風波,而感到無助、無力,產生情緒、生活中的不適,甚至影響成為生理疾病。 一方面,我們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協助有需要人士,共同走過生活中的難關,並更有力量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令生活更開心、自在、成功。 另一方面,透過社會教育培訓,包括壓力處理、情緒管理、溝通、親子教育等...,從中學習個人素養、溝通方法、個人/家庭成長等...知識,令生活過得更好、更快活。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父母如何協助子女發展 - 提昇專注力訓練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獲 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 邀請到 元朗麗晶幼稚園 舉行「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讓家長們認識何為焦慮、分辦“好的焦慮”和“不好的焦慮”。當天亦與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健康的家長心態,配合基本舒緩技巧,建...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 TVB 兒童節目「THINK BIG 天地」擔任專家顧問,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今集透過「圖樣猜猜畫」遊戲,訓練小朋友感覺專注力。 大家可 點擊連結重温節目 內容!! 遊戲名稱:「圖樣猜猜畫」-- 訓練感覺專注力。...
-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