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心「晴」教室 (十一) - 結果重要,付出的過程更重要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只會留意結果,而忽略自己的付出,久而久之會無形中增添壓力。請留意今期「EVI兒童教育資訊網」之家長頻道撰寫的管教孩子專家專欄 - 心「晴」教室文章內的個案分享,李偉堂 Ernest (李sir) 如何運用遊戲治療,處理孩子面對學習上的壓力。















結果重要,付出的過程更重要
在香港的環境,兒童及青少年主要的生活任務便是學習,當學習不如理想,子女一方面會感受到自己「無用」,另一方面亦覺得辜負父母期望而感到內疚,無形中增添了子女在學習上的緊張及壓力。

個案分享︰ 10 歲兒子自我要求太高
有一位父母發現 10 歲的兒子顥文睡得不太好,有磨牙的情況,尤其在測驗和考試的時候,兒子甚至會失眠。父母自言,顥文自 8歲 開始便出現這種情況,父母初時以為是壓力問題,所以不再給予他太大的壓力,只是和他說盡能力便可以了,然而卻無補於事,情況更愈來愈壞。甚至有一次,當他 派成績單回來,因他不太滿意自己的成績,竟然躲在房間內,獨個兒難過,當父母發現這情況時,想安慰他,但他不耐煩地把父母趕出房外。父母擔心顥文的情況會 愈來愈差,於是便和顥文一起向筆者諮詢。 筆者後來和顥文見面,並了解他的內心世界,筆者通過遊戲形式來評估顥文,發現他不斷的嘗試要表現自己的能力,而且相當著重結果;只要他的付出,未能得到預期結果,他便會有點憤怒,而對自己的付出便看成「沒用」。

應重視付出的過程  不能計較結果
筆者和父母討論和檢討後,發現他們在顥文兒時,經常以「叻」、「聰明」、「成績很好」等說話來鼓勵兒子,但鮮有關心顥文在學業上的努力和專注,亦很少提及兒 子為結果而付出的能力,所以漸漸令顥文只會留意結果,就忽略了自己的付出。於是筆者便教導父母如何鼓勵顥文重視付出的過程,不應只是計較結果,同時筆者亦 會定期與顥文面見,讓顥文明白自己付出的重要性。

付出可以自己決定  但結果無法控制
顥文經過兩個月遊戲治療,和父母的配合與努力,顥文的壓力開始有緩和起來的情況。而且,顥文亦留意到自己的付出其實也很重要,因為結果是未必完全可以控制,然而自己的付出就是可以自己決定。後來顥文把結果看得輕了,而對自己的付出看得更重要,及後他開始認同自己的付出,壓力亦減輕了不少,父母亦輕鬆起來。
學習的結果,例如成績好、知識增長固然重要,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學懂專注、努力、嘗試、不怕挫折和用功等等,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更加有長遠的幫助。筆者希望為人父母的讀者,除了看重子女成績之外,亦期望可以更看重子女在學習上的付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