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動症是一種以運動、言語和抽搐為主要特點的行為障礙。眼、面部、四肢或軀幹肌肉會不自主的抽動,亦有些患者有喉嚨發音異常,屬兒童較常見的心理行為疾病。
個案分享︰ 7 歲男孩經常抽動鼻眉
曾有父母帶同一位 7 歲有抽動症的男孩輝仔來求診。筆者和家長傾談時,得知輝仔於 6 歲時患有鼻炎,開始出現抽鼻擠眉的行為。後來,經醫治後,雖然鼻炎已治癒,但是輝仔仍不時抽動鼻眉,父母多次的勸教也無效,父母很擔心影響他日後的成長,不斷試不同的方法,軟硬兼施,亦未見好轉,反而抽動愈來愈頻繁,於是前來求教。
孩子不安時會加強抽動情況
輝仔可能因患鼻炎時,鼻感不適,從而抽動鼻子和擠眉,舒緩不適的感覺,然而病已經好了,但是這個動作變成習慣,而父母的焦慮緊張,反而讓輝仔感到壓力,更加强了他留意抽動的情況,令抽動的頻率更多。當筆者和輝仔相處時,我亦有留意到他的抽動,發現當他不安時,抽動的情況會變得頻密,而相反,在輕鬆的情況下,他的抽動相應減少。
父母情緒成關鍵 多與子女做肌肉鬆弛運動
及後筆者和父母面談,首先安撫父母的擔心情緒,這樣可以減少因父母過分關注而造成的強化作用。另外,對兒童的抽動表現,採取不加理會的態度,這樣能減少兒童自己去强化抽動,而令抽動的症狀弱化。筆者亦教導父母做一些肌肉鬆弛的運動,幫助輝仔在不安時能放鬆心情。
經過數次的親子教育,輝仔的抽動情況有明顯的減弱,父母亦感欣惠,明白適量的關注是很重要啊!
使命 「藉著讓每個人發現自己的內在的資源與能力,讓生命從心出發,啟動潛能,再次發現眼前的晴空。」 成立目的 今日社會,生活節奏急速,每人每日面對生活、家庭、工作等,若未能好好的處理或調節,便容易因工作壓力、家庭及生活的小風波,而感到無助、無力,產生情緒、生活中的不適,甚至影響成為生理疾病。 一方面,我們提供心理咨詢與輔導,協助有需要人士,共同走過生活中的難關,並更有力量地去迎接生命中的挑戰,從中得到更多的成長,令生活更開心、自在、成功。 另一方面,透過社會教育培訓,包括壓力處理、情緒管理、溝通、親子教育等...,從中學習個人素養、溝通方法、個人/家庭成長等...知識,令生活過得更好、更快活。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 - 「心理投射分析畫畫評估」工作坊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學之園幼稚園-家長管教子女技巧講座 – 以遊戲和藝術治療,教導及引導子女情緒管理和及自理能力
訂閱:
文章 (Atom)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獲 基督教協基會元朗社會服務中心 邀請到 元朗麗晶幼稚園 舉行「處理認識幼兒焦慮情緒及基本舒緩技巧」家長講座。讓家長們認識何為焦慮、分辦“好的焦慮”和“不好的焦慮”。當天亦與大家分享,如何培養健康的家長心態,配合基本舒緩技巧,建...
-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在 TVB 兒童節目「THINK BIG 天地」擔任專家顧問,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今集透過「圖樣猜猜畫」遊戲,訓練小朋友感覺專注力。 大家可 點擊連結重温節目 內容!! 遊戲名稱:「圖樣猜猜畫」-- 訓練感覺專注力。...
-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