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7月號》文章 - 『陪玩增強親子關係』

近年一句「贏在起跑線」,令不少孩子的暑假過得特別「不平凡」,甚至比上學的日子更忙碌。但在孩子的時間表裡,可有加入「一齊玩」環節?!早前《學前&親子SuperParents》刊登「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的撰文,分享一個有關親子關係的個案,若能在學習以外,多培養出親子關係的愉快感,實有助父母協助提升子女的學習動機。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香港電台第五台《有你同行》- 特殊教育系列之讀寫障礙 訪問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曾多次獲邀參與由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舉辦的「『Infinity‧HOPE』讀寫障礙兒童支援服務計劃」,當中運用藝術治療協助讀寫障礙兒童提升自信心,及表達內心感受。堂哥哥在電台訪問中分享了一些有趣的方法,讓參與兒童享受藝術創作及從中發現自己的能力。 

大家可點擊連結重温節目內容: Part 1 - 如何透過藝術創作發現自己    Part 2 - 運用不同材料激發無限創意 

學習佔據兒童大部份的時間,所以若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對兒童的自信心及情緒會有一定影響。在第一節訪問中,堂哥哥分享如何透過藝術創作,讓兒童發現自己在學習以外的才能。




 訪問第二部份,堂哥哥繼續分享如何運用不同的材料,激發兒童創意,從而培養及提升在生活上解難的能力。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電視節目 今日VIP-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分享兒童心理、親子教育

現今兒童教育講求全能發展,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培養小朋友的不同興趣之外,亦不可忽略他們的心智發展。「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對這方面素有研究,且聽他分享協助兒童發展健康心理之道。 

早前堂哥哥接受電視節目「今日VIP」訪問,分享兒童心理及親子教育。

大家可點擊連結重温節目內容!!



Ernest本來從事教育工作,轉職成為臨床心理治療師竟源於自已曾遇上工作壓力,如何由「求醫」變「成醫」?在接觸的個案中,Ernest提到最年輕的受治療者是名只有九個月大的嬰孩,不足周歲的寶寶仍處於牙牙學語階段,何解需要接受心理治療? 

不時有新一代青少年因情緒問題而輕生的報道,可見孩子的心理健康確實需要父母多加注意。隨着時代轉變,社會及家庭環境亦比過往變得複雜,父母自身的成長經歷未必適合套用於子女身上,在教導兒女時應怎樣作出調節? 

指摘與讚賞該如何拿捏?向來是為人父母者一大學問,家長處理不當,很多時令小朋友不愛說話,對其心智發展有何影響?Ernest還會分享一個小朋友害怕上學的個案,當中的孩子將自己比喻為老鼠,而同學、老師則是鱷魚、恐龍,到底反映孩子處於甚麼心理狀況?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3月號》文章 - 『掌聲鼓勵 變害怕擔心』

掌聲鼓勵和讚賞的說話,誰不愛聽?然而對某些孩子來說,掌聲和讚賞卻會令人害怕與擔心。這是因為孩子的性格因素?還是孩子受過驚嚇,而父母不知道?對於年幼的孩子,未能把害怕原因表達出來,那父母可以怎樣處理?請大家細閱早前《學前&親子SuperParents》刊登「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的撰文,分享一個有關孩子害怕掌聲的個案,看看如何運用遊戲治療,處理孩子心中的害怕。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2月號》文章 - 『性格不同也能守規則』

相信父母在照顧初生嬰兒時,已經發現孩子有著不同的性格氣質,有些特別愛哭、有些比較安靜、有些對身邊事物比較好奇。隨著孩子成長在父母的管教與陪育下,他們的性格特質就更見明顯,但有時亦令管教上添上困難。早前《學前&親子SuperParents》刊登「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的撰文,分享一個教導孩子守規則的個案,讓大家了解即使性格類型的不同,只要配合適當的方法,也能輕鬆管教,發揮孩子才能。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香港電台第一台-我們不是怪獸 遊戲治療

愛玩是孩子的本性,原來遊戲也有治療的功效。 有研究顯示,兒童遊戲治療是最佳治療,遊戲治療可以幫助兒童釋放情緒,紓解壓力,父母也可以藉著遊戲深入了解子女。今集邀請「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 Ernest (堂哥哥) 分享如何從遊戲中了解小朋友,促進親子關係。


 大家可點擊連結重温節目內容!!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親子頭條 - 親子專訪》- 遊戲中學習3大注意



有訂閱心・啟・晴資訊的朋友們,都會知道我們分享過不少藝術及遊戲治療技巧,讓家長們更有效地培育孩子成長 。這次「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在《親子頭條》訪問中,提提大家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時要注意的要點,想知道要留意甚麼,請細閱內文。





















小朋友的成長和發展,每個階段都有所不同。過程中如果爸媽用心栽培及陪伴,相信孩子的發展會更有成效。 透過不同的學習,有助刺激孩子腦部發展。但怎樣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透過好玩有趣味的遊戲便可做到。 

1. 不同遊戲不同學習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及成長坊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表示,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主要看爸媽想透過遊戲這方式讓孩子有甚麼學習。
「例如想在遊戲中讓孩子進行大小肌肉訓練,那麼可給孩子利用泥膠等東西進行遊戲。又或者我們想透過一些認知訓練,讓小朋友認識數字或顏色的概念等。」

2. 玩遊戲分階段
李偉堂指,孩子年紀很小時已可跟他們透過遊戲學習。

六個月大前
「當孩子約 6 個月前這階段,他們的脊椎骨或眼球肌肉未發展得太好,當爸媽抱起孩子,爸媽擺動自己的頭,孩子會試著追蹤爸媽的臉孔,輕輕搖動他們的頭仔時,其實已可幫助他們緞練眼 球肌肉及脊椎肌肉的眼珠去追縱媽媽的樣子。」

一歲左右
孩子再大一些,大約一歲左右時,爸媽給他們一些砌積木遊戲,則有助孩子的手指肌肉發展。「爸媽讓他們砌積木,然後用手一堆,積木全倒了下來,小朋友已經覺得很好玩。」

歲半至兩歲
當孩子大約歲半至兩歲時開始學講說話,如果爸媽只不停的車車、魚魚孩子會覺得很悶。這時大可以給孩子看圖,例如看到汽車的圖片時,爸媽可發出「砵砵」的車聲,引起他們的注意,孩子又會享受這種遊戲中的學習,學習起來也會更有效。

兩歲以上
當孩子再大一點,大約兩歲以上這階段,可透過遊戲該他們識字、顏色及數目字等,爸媽則可透過一些圖片分類的遊戲,又或者給孩子一些如彩色串珠繞珠架的益智玩具,同樣可讓孩子享受趣味中的學習。

3. 爸媽切忌嚴肅、催促
李偉堂提醒爸媽,想孩子享受遊戲中的學習的樂趣,必須注意過程中要讓孩子感覺愉快。
「切忌太過嚴肅、催促,過往曾經見過一些爸媽,開始時跟孩子一起遊戲,但當孩子做不到要求時,爸媽就會顯得十分緊張,面部笑容也收起。其實爸媽的表現,孩子是感覺得到的,漸漸他們便會對遊戲不感興趣。爸媽得留意,過程中要讓孩子覺得有趣味及享受過程,孩子是否做到要求並不重要,因為多「玩」幾次,孩子便能成功啊!。」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 - 1月號》文章 - 『孩子性格差異鼓勵有不同』

當孩子快兩歲,常被標籤為「Touble Two」,實在這個年齡的孩子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不同性格的孩子對新事物的反應亦大有不同。早前《學前&親子SuperParents》刊登「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 的撰文,分享一個以遊戲治療作評估的個案,讓大家了解如何找出孩子性格特質,從而用有效的方法引導孩子理解新事物。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星島親子王 Vol.299》 - 『教兒育女大不同 - 男大膽 女謹慎?』

男孩子就是要勇敢堅強?女孩子就是要溫柔斯文?在管教孩子時,傳統上會按孩子性別而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但這種「性別角色定型」有甚麼利弊?「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Ernest (堂哥哥)早前接受《星島親子王》訪問,與大家一同探討怎樣的管教方式才更有效讓孩子全面發展。



李偉堂, Ernest 
心理輔導及治療師
心.啟.晴專業輔導學院導師
社會科學(輔導)碩士(HKU)
美國國立兒童創傷治療學院 「認可臨床創傷治療專家及顧問」(TLC)
身心聚焦(生命自覺)導師(Focusing Institute)
MMTIC兒童及青少年性格類型認可執行師(CAPT)
中國國家心理咨詢師
美國催眠醫師考試局「註冊臨床催眠治療師」(ACHE)
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會員(AATA)
美國遊戲治療學會會員(APT)
美國輔導協會會員(ACA)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