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應用畫畫於輔導中

在畫畫輔導的課程培訓 中,很多社工及老師都會提及一個問題:「為何畫畫能帶來療效?」他們均疑惑於為何畫下畫便可以解決到問題。

以本人在輔導的經驗中,當受助者面對自己的問題,困在他們自己的框框下,缺少了靈活性;對於可能想到的方法因害怕而感到沒辦法,缺少了即興性(試錯 能力);對於問題的產生困在環境中,而感到不能改變而無助,缺少了自控性。

而藝術的創作本身帶有靈活性、即興性及自控性。受助者能在畫紙上自由地以自己的意願繪畫,沒有任何他人給他的規範,想到什麼畫什麼,完全的自主自 控,同時,他可以嘗試不同的畫材、方法...等,讓他以自己的創意去表達,而這些元素:靈活、即興、自控正正是對問題產生治療效果的元素了。

在輔導室內,受助者在藝術的創作過程中,感受到這些元素,成為了一個經驗 - 感受及經歷靈活、即興與自控。當受助者在創作中發現自己擁有這些元素,對受助者來說是一個帶有療效的經驗。而當受助者在創作上,對自己的靈活性、即興性與 自控性產生了信心與信任,並發現這些原本就是他有的內在資源時,他便會由藝術的創作轉移到自身的問題上,並利用自己的靈活性、即興性與自控性為身體帶來改 變,跳出問題的框框,找到解決的可能性,同時即興地試著實行,並從中調整,同時,他會發現他可以控制的部分,最後他為自己帶來改變與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Super Parents 學前&親子》文章 -『幼兒常發脾氣』

家長們若一直有閱讀 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治療師 李偉堂博士 Ernest (堂哥哥) 的教養文章,都應該會了解小朋友發脾氣背後真正的意思。不過當孩子"發脾氣"和處於"不開心"情緒時,父母該如何處理? 又或如何防止孩子以"發脾氣...